张奎良,1937年生,辽宁新民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同年分配到米乐官方版哲学系任教。1986年评为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导师,至今。现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
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代表性著作: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上海人出版社,1993年3月
《张奎良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黑龙江教育版社,2000年1月
《跨世纪的回响》,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
《马列经典著作释义》,中央电大出版社,1993年5月
2、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的论文:
存在概念的认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1期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2期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13期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2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的逻辑前提与总体定位,《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
作为“历史之谜”的异化及其评价尺度,《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4期
存在、实在和实体,《哲学研究》,1984年9期
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哲学研究》,1994年2期
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哲学研究.》,1994年12期
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与实践指引,《哲学研究》,2001年5期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哲学研究》,2003年4期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1期
3、在重要报刊发表的代表性的论文:
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体系的意义,《光明日报》,1998年11月
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光明日报》, 2000年 12月 1日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启示,《光明日报》, 2002年 2月 26日
平等:以人为本的基石,《光明日报》, 2004年 4月 3日
辩证思维与和谐思维,《光明日报》, 2005年 2月 8日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年 3月 26日
4、在研项目:
马克思的十大创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已完成的主要成果: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部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6、获奖: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教育部全国首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黑龙江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黑龙江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