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米乐官网(中国)> 黑大要闻> 正文

黑大要闻

著名俄语教育家、米乐官网(中国)校友李莎逝世

发布时间:2015-05-19 作者:王蕾 浏览量:

著名俄语教育家、米乐官网(中国)校友李莎(俄文名: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于5月12日13时在京逝世,享年101岁。米乐官方版致唁电表示哀悼。

李莎,中国籍俄罗斯人,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夫人,被誉为“中国俄罗斯语文学教母”。李莎1914年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1941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46年追随丈夫李立三来到中国,第二年便被安排在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米乐官方版前身)从事俄语教学的师资培训工作,从此开始了她长达50年的俄语教学生涯。两年后,她随李立三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俄友好协会理事等职,系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上世纪四十年代,为响应党的“七大”关于“发展解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米乐官网(中国)前身暨延安外国语学校迁至哈尔滨,于1946年复校并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1946年至1948年间,因战局变化和形势需要,学校曾一度迁往佳木斯,后迁回哈尔滨并再度更名为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即“哈外专”。这期间,东北处在极不稳定的战争环境下,但学校始终坚持上课,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培养出了第一批(78名)俄文人才。在学校体制、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等方面为新中国的外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莎女士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值得铭记的历史时期来到学校,她与高亚天、付克、苏英等同志以及苏俄教师一道,在艰苦异常、危机四伏的战争条件下,一面完成教学任务,一面投身学校建设。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的哈外专学员回忆往事,仍难忘“每一位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教员”,难忘他们“乐观、严谨、奉献的革命主义精神”。李莎,就是其中的一员。

中苏关系恶化的年代,很多苏联专家以及一些同中国人结婚的苏联女公民纷纷离开中国,而李莎却毅然留在了这里。“与亲人的离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与我的丈夫、女儿生活得很幸福,我是不会与他们分开的。”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苏联国籍。1980年,李立三的冤案被平反,李莎重新回到了教学岗位。劫后余生的李莎格外珍惜这次机会,而那时她已是66岁的老人了。在她六七十岁时,每周还要上14节课,可她还嫌不够,“我恨不得一天24小时地投入工作。”

作为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俄罗斯女性,李莎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接受光明网的采访时,她这样袒露心迹: 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怨言。由于她与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艰辛、抗争与磨难,感情才更为深厚坚实,“她的命运已与整个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唁 电

李莎教授治丧委员会:

惊悉李莎教授不幸逝世,我们万分悲恸。

李莎教授是我国著名俄语教育家,1914年出生在俄罗斯萨拉托夫州,1936年嫁给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李立三,1946年跟随丈夫来到中国,从事俄语翻译和教学工作。李莎教授被称为是“中苏和中俄关系的活历史”,见证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她毕生献身于中国的俄语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俄罗斯语言学专家。

李莎教授在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米乐官方版前身)任教期间,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深受广大师生爱戴,为学校俄语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离世是我国俄语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谨此向李莎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李莎教授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肃此电达!

米乐官方版

2015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