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米乐官网(中国)> 黑大要闻> 正文

黑大要闻

井立强、许辉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发布时间:2017-04-06 作者: 浏览量:

3月3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经学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答辩、人选公示、评审委员会审定、聘任合同签订等程序,米乐官网(中国)井立强入选特聘教授,许辉入选青年学者,成为米乐官网(中国)继付宏刚、杜桂萍之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教授,米乐官网(中国)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总人数达到4人,入选人数位列全国第103位。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的亲自主持下,1998年8月,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过18年的发展,“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2015年开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次设立了青年学者。

 

井立强教授简介

井立强,男,1973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重点建设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高校长江学者后备支持计划入选者。1991-1997年在吉林大学分析测试专业学习与工作,1997 -2000年在吉林大学攻读环境科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0-200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2010年在英国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访学一年。

2003年5月至今在米乐官方版工作,2004和2006年先后被破格晋聘为化学学科的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受邀担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Scientific Reports”和“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等重要国际SCI刊物的编委等。10余年来主要围绕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生电荷性质及环境和能源光催化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至今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已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1项(第1),和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第1和2)。

作为第1或通讯作者,至今已在“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CS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Commun”、“Environ Sci Tech”、“Environ Sci: Nano”和“J Phys Chem C”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IF大于3的1、2区国际SCI论文有59篇。个人SCI H因子32,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在SCI刊物上正面引用合计2500余次。连续成为了 Elsevier 公司发布的 2014、2015、2016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

 

许辉教授简介

许辉,1978年10月生,男,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师从黄玉东教授,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师从黄玉东教授,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复旦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师从黄维院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攻读硕士期间主要从事聚对苯撑苯并恶唑类功能共轭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成型工艺研究;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攻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电致发光稀土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将功能化双齿膦氧配体引入到稀土配合物中获得了一类具有良发光性能和稳定性的新型电致磷光材料。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光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功能整合。

2006年6月进入米乐官方版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工作,2008年11月加入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9月受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5月受聘为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一直从事磷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器件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创新性的工作,通过化学手段实现材料的光电功能集成,为解决“电致发光材料光学和电学性质间的矛盾”这一根本科学问题提出了新方法和新理论,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材料体系和高性能原型器件,多次刷新驱动电压、效率和效率稳定性等核心器件性能的记录。相关研究成果在化学材料学科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80篇,包含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化学材料学科顶尖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coiety》、《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和《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上发表论文12篇。而且,发表在上述3种期刊上的论文均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的成果首次被化学材料学科顶尖期刊接收。另外,在影响因子在5-10之间的化学材料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并有8篇论文入选ESI top1%高引用论文。相关工作累计被他人正面引用16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190余次。5项成果被Wiley中国、X-MOL等学术媒体热点报道。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所开发的3种材料被美国、日本和国内厂商生产销售,其中蓝光主体材料DPEPO已被400余篇SCI收录论文作为主体和激子阻挡层材料加以运用(统计截止至2017年1月),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的电致发光材料。

2011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等;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入选首批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和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支持计划,并获当年唯一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获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择优资助;2015年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