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米乐官方版援藏科技特派员、生命科学学院张彦龙教授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偏僻、遥远而落后的地方。为了改变西藏的经济面貌,提高藏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8月,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促成并开展了“两服务行动”援藏工作。正是在这次援藏行动中,张彦龙走出了一条培植藏耳、富裕藏民之路。
民族有别爱无疆
黑龙江和西藏分处中国东北和西南两隅,不仅远隔千山万水,更是存在地域、民族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但是,在得知援藏行动后,张彦龙教授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实际上,对张彦龙而言,援藏不仅意味着他要放弃大学教授平稳、安逸的生活,更意味着他要放弃在东宁县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给他带来的平坦、光明的仕途。从此,西藏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也多了一队忙碌的身影。
2010年冬的西藏林芝,高寒缺氧、阴冷潮湿,但更让张彦龙教授及其团队感觉寒冷的是当地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藏民们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份热情与豪爽,以及他们眼神中所蕴含的善良、淳朴与渴望!每每想到此,张彦龙教授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悸动与酸楚!必须帮助他们,让藏民们也和我们一样富裕起来,张彦龙教授下定了决心!
情义无价献有形
让藏民们富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可行的举措!“把东宁的木耳栽培技术带到西藏,在藏区进行黑木耳种植!”张彦龙的头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但在这么高海拔的西藏能行吗?”另一个想法随即提出了质疑,但张彦龙还是行动起来了。他组成了黑木耳产业援藏项目工作组,经过多次调研、座谈与交流,最终认定林芝具备菌类栽培的自然环境。但是,他们不仅面临着高海拔和高寒的自然条件,更面临着试验基地、技术人员短缺及一系列技术难题。此时此刻,只有行动才能走向成功。
接下来的几个月,建木耳栽培基地,探索高海拔地区木耳栽培方法,解决菌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技术问题,对藏族技术人员进行必要培训等,成为张彦龙的全部生活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6月,袋料地栽黑木耳在青藏高原试验成功。但他们无暇享受成功的喜悦,又马上投入到了黑木耳大规模的技术推广与营销工作之中。至2012年,米林县8个乡镇试点栽培黑木耳总面积达20亩,当年即带来150万元的经济收入!之后“藏耳”商标获得注册,成为西藏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并成功进入北京等城市的高端市场,打开了藏民通往富裕的大门!
张彦龙教授(左一)和农民合影
生命有限行无止
藏耳成功栽培与不断推广,预示着科技之泉浇灌出的黑色雪莲将日益绽放于雪域高原,成为备受藏民们珍视的富裕之花。其间,张彦龙教授也收获了藏民们的尊敬与爱戴。“养百年之身,授一技之长”“人民公仆,百姓福星”,藏族同胞用锦旗表达着他们对张彦龙教授的无限谢意与真挚情感。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林芝地委、林芝地区科技局也先后三次向米乐官方版发函表示感谢。
三年的援藏工作很快结束,张彦龙教授回到了米乐官方版继续任教,但那些绽放于高原的黑色的团团簇簇却成了他无限的牵挂。之后,张彦龙教授又十余次入藏进行黑木耳栽培指导与推广,并帮助林芝地区规划长远的黑木耳产业发展方向,继续为林芝、为藏南地区的产业富民工程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如今,张彦龙教授又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他已经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对从藏耳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进行活性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努力将藏耳推向世界。我们希望他的每一个计划、每一个行程都如同藏耳一样获得成功,也祝愿他将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全文刊载于《人民周刊》2015年12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