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页

教师网页

于文秀

发布时间:2015-06-05 作者: 浏览量:

于文秀,女,1965年7月出生,博士,吉林省通榆县人。现任米乐官方版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研究

于文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绩。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A&HCI检索期刊)《国外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7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报刊全文转摘或摘编20余次(其中5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9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文化研究”思潮导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当下文化景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5部。参编、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宣部马工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10余项。

讲授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专题、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等。

学历和工作经历:

1983年9月-1987年7月,米乐官方版大学,中文系,本科;

1987年9月-1990年7月,吉林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1999年9月-2002年7月,米乐官方版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2004年-2006年,复旦大学,博士后。

1990年6月,进入米乐官方版文学院工作,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4年5月-2008年10月,米乐官方版文学院副院长;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米乐官方版艺术学院院长;

2015年1月-2017年11月,米乐官方版文学院院长;

2017年11月至今,任米乐官方版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3年9月受聘为教授,

2007年6月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

入选人才项目(计划)及荣誉称号:

2009年2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0年2月入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10月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2006年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2006年入选省级精品课负责人;

2008年5月入选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中青年专家;

2008年9月入选黑龙江省“六个一批”理论人才;

2008年10月入选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

2010年2月入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0年5月黑龙江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2012年9月获得省巾帼建功标兵先进个人;

2012年12月入选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省人社厅);

2013年10月入选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带头人;

2017年5月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主要学术兼职:

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

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理事等。

业绩成果简介:

于文秀教授现任米乐官方版党委常委、副校长,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承担全国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1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等。曾获“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提名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荣誉称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中青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等。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

代表论著:

代表性论文:

1.于文秀 《现代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全文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于文秀 《评〈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3.于文秀 《对文学本质的超越性诉求》,《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4.于文秀 《对贺岁片的文化解读—以冯小刚电影为例》,《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

5.于文秀 《生态文艺学》,《文艺研究》2002年第5期;

6.于文秀 《重写文学史与后现代视角》,《文艺研究》2008年第10期;

7.于文秀 《露丝·伊利格瑞的阴性女性理论》《文艺研究》2012年03期;

8.于文秀 《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作家评析》《文艺研究》2014年02期;

9.于文秀 《超越平等与逆转 重塑理性与自我》《文艺研究》2017年第1期;

10.于文秀 《文学摇滚与伤花怒放——“70后”女作家棉棉小说评析》《文艺研究》2014年01期;

11.于文秀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于文秀 《对人的形而上的沉思》,《哲学研究》2003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论点摘编;

13.于文秀 《标举差异 抵抗霸权----“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哲学研究》2004年第9期;

14.于文秀 《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影响》,《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5.于文秀 《文化研究:当代文化批判理论的又一新军》,《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5期;

16.于文秀 《虚浮与贫困—当下文坛检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17.于文秀 《后现代差异理论: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摘;

18.于文秀 《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评析》,《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9期论点摘编;

19.于文秀 《贺岁影视剧现象的文化解读》,《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研究》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于文秀 《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批评》,《求是学刊》2005年第4期。《上海文化》2005年第6期摘录;

21.于文秀 《恋父情结书写与女性意识的渺茫走向》《求是学刊》2017年06期;

22.于文秀 《经典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学术界》2003年第4期;

23.于文秀 《“文化研究”学派的知识分子理论研究》,《学术界》2005年第3期;

24.于文秀 《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评析》,《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25.于文秀 《沉潜到生命本质深处》,《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26.于文秀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萧红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7年第3期论点摘编。《高等学校 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1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27.于文秀 《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28.于文秀 《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精神》,《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于文秀 《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光明日报》2008年4月22日。《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论点摘编;

30.于文秀 《萧红:命薄如花 流芳百年》 《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整版)2012年1月9日;

31.于文秀 《青涩、过渡:谈谈我国当代青春文学》《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整版)2013年12月9日;

32.于文秀 《人民性:文艺的永恒生命》《光明日报》2012年5月17日;

33.于文秀 《仿制的贫困—对“文学新人类”的写作批评》,《文艺报》2000年6月27日。《新华文摘》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提名奖。黑龙江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4.于文秀 《图像的霸权与文学的危机》,《文艺报》2001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3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5.于文秀 《手机文学现象:午后茶点与后文学景观》《文艺报》2009年4月25日;

36.于文秀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

37.于文秀 《网络生存的文化意蕴探寻》,《求实》2001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1年第9期论点摘编;

38.于文秀《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2008年第11期;

39.于文秀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2008年第11期;

40.于文秀 《检省当下文坛伪问题》,《文艺评论》2008年第10期。

代表性著作:

1.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导论》 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于文秀等:《当下文化景观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于文秀等:《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4.于文秀:《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